风情万种南门湾

作者:孙用川

20151212_160218_004

  铜山古城的南面,有一处被称为“天池”、“南溟”的海域,叫“南门湾”。此湾东面对过柑、桔岛,与台湾遥遥相望;西面连着陆地,南面正对苏峰,北面就是古老的铜山古城了。南门湾正是铜山古城秀美风光的聚焦点和铜陵民众情感的归属地。
  我们从志书里查阅了有关歌颂东山秀美景色的歌谣、美文,发现竟有大量创作是吟诵南门湾的。
20151212_160218_005
  首先,《东山十八景》歌十八句歌词每句对应一个景点。其中南门湾就占了四句,分别是:“文公座上看天池”、“沙坡(又作“沙浦”、“沙陂”)咿呀(一作“渔歌”)琴瑟声(一作“清”)”、“梁山倒影日月明”、“扬帆向澳得回归”。
  “文公座上看天池”,歌者从古城岵嵝山上的文公祠向南眺望,面鉴宛如镜面的月牙形海湾,唱出了心旷神怡之慨。一句歌谣,引无数骚人墨客、四方游人竞相一登岵嵝山,以一睹天池为快。
  “梁山倒影日月明”,云霄梁山绿树拥翠,映入南门湾海面,这幅倒影图画不也美不胜收?
  “沙坡咿呀琴瑟声”,渔乡敦古、淳朴、和谐、欢乐的生活情调,全聚焦在了南门湾,引人顿发思古之幽情。
  “扬帆向澳得回归”,则描绘了千帆竞发,渔获回归的壮阔场面,字里行间透露着渔家的喜悦。

20151212_160218_000

  接着看《铜山志·东山内八景》,就有三个景点在南门湾:“天池胜景”、“蓬莱足迹”①、“沙坡渔歌”。
再看《铜山志·外八景》,属于南门湾的就有五个景点:苏柱擎天②、梁岳拥翠、诏峦排青、归帆远棹、列屿高翻。
  再看《铜山志·海天八景》::净澜沉碧、晓曙浮红、征帆日照、窎屿星悬、秋涛喷雪、蜃云卧波、浪头鲲拍、沙际鸥飞。
  几乎全是南门湾的景色。前贤极尽赞美之词,用如此形象的、诗意的、神韵的景观描写和感情抒发,犹如山水画,绘出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意象。
  《东山县志(民国稿本)》记载了南门湾曾经的繁华:“南门湾至澳角尾一带,清道光间尚有康庄大道,商店辐辏,民居栉比,有“柳家巷”、“杨家村”、“颜家台”等路,今亦浸为大海矣,桑田沧海,信哉。”
  新加坡《东山会馆四十周年纪念册》记载:“在澳角尾一带,原来有一块‘乌礁石’,阻挡海浪。相传周德兴建城时,把那块乌礁石开凿作为筑城之用。当时就有人赋诗预言:‘乌礁石破浪翻天,西门南门一水连,玉带石上可垂钓,不是城郊变桑田。’几十年后,果然海浪曾冲过海堤,吞噬民居和田园。”
20151212_160218_001
  南门岸边原有三家寺庙:翠云宫、义勇祠、真君宫,还有真君宫前的一堵“照壁”(护台)。前两个及照壁先后被海浪冲毁,今仅存真君宫。真君宫亦称先生宫。庙祀吴真人吴夲,俗称“大道公”,敕谥保生大帝。吴夲,世称医神。民众交口誉之“华佗再世,扁鹊重生”,妙手回春。其终生“不茹荤,不受室”,以治病济人为心旨,不分贫富、贵贱,悉为勤奉不怠。传其坚辞官封曰“民志在慈悲济世,拯救苍生,荣华富贵非所愿也。”宋景祐三年(1036)五月初二,攀岩採药,不慎坠崖仙逝,以身殉医,终年五十八。乡邑百姓感其救生护民,德崇功巨,于其羽化后翌年择白、青礁各立庙祀之。历朝也屡加褒封,由真人而侯而公而大帝。至今闽台数百宫庙奉其为神祇。香火远播而历千载不衰,“生而为英,死而为灵”。铜陵真君宫建于明天顺二年(1458),由碧波和尚主持募捐肇创。然沧桑迭变,间有圯毁。清代“迁界”,抗日战难,文革动乱,飓浪袭摧,数度沦为荒墟。所幸民虔灵显,屡获兴复。1987年在县文物部门重视下重修,1992年县府颁为文保单位。庙内现存真人沉香雕像一座、玉玺1枚、清代吴真人木刻版一通、保生大帝药签内科120首、儿科、妇科、眼科各36首,共228首。
20151212_160218_002
  此外,靠近澳角尾,还有泗美宫、孔庙、福兴宫,今存。
  雄踞于南门湾正南边的苏峰,在乡人心目中乃是神圣的故土象征,是拱卫家乡秀丽山川和孕育优秀人物的“母亲峰”。
  苏峰,本地俗称“苏尖”。她像矗立在我们面前的巨人。对于这座山峰,东山人不分阶层,不论地域,无一例外地怀着崇敬、神往的情感,代代瞻仰。明代的《铜山所旧志》赞“苏柱擎天,镇乎南土”。清乾隆陈振藻所撰《铜山志·山川》如此记载苏峰山:“川陵山,一名苍陵山,在所(即铜山所)南二十里,五都境内。其峰青耸秀丽,为铜之最……闻江夏侯(即明洪武二十年负责建造铜山城的周德兴)尝云:此山不歉峨眉。故名‘苏峰’,又名‘东山’。四时有云则雨,为铜山第一外八景,‘苏柱擎天’即此。”自此,文人墨客,戍卒农夫,乃至铜山城中居民,都对苏峰山长怀崇敬。而苏峰山南边的苏峰寺,相传始建于南宋景炎三年(1278)。有关宋朝末代皇帝赵昺南逃于此建立行宫(称为东京)的故事(以大路口的“往东京大路”碑、“东京尾”地名为参考探究),以及之后“沉东京,浮南澳”的传说,扑朔迷离,增添了苏峰的神秘感,更使东山人增加了许多对苏峰山的怀想,引多少文人为之感慨和称颂,又引多少史家着力为之钩沉。然而这种崇敬和怀想又是见仁见智的,这也足以显示苏峰内涵的丰富。自古以来,戍卒视之为卫疆的制高点,渔夫视之为指引航行的标志,从业者乃至居民一觉醒来总要先看苏尖是否“戴帽”(喻乌云笼罩),据此推知一天阴晴变化;文人们又因为其正对面的岵嵝山上并排竖着三块巨石,形似“笔架”,视之为“天开文运”的启示;抗日时期曾经在苏峰山麓演绎了东山人民浴血抗敌、保卫家园、捍卫苏峰圣洁的可歌可泣壮举;苏峰山腰的佛庙,则吸引了众多善男信女,香火旺盛,人们朝拜佛庙与朝拜苏峰的虔诚情结交织在一起。历代多少骚人墨客为其留下了数不尽的美文、诗篇、画卷。凡是从东山走出去的赤诚游子,无不时常温习一句饱含怀乡情愫的话:“苏尖脚下好乘凉”。
20151212_160218_003
  南门湾的沙滩洁白、绵延。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这里的沙滩远非海南岛可比。又曾经有人将南门湾的沙滩比喻为“东方夏威夷”、“中国马尔代夫”、“第一眼见到你就想起圣托里尼③”……
  如若说到南门湾的生产生活体验,那么,蓑翁沙滩垂钓、海鸥欢叫声中的拉山网、星星点点的灯光诱捕鱿鱼、漫驾轻舟往小岛上捡海螺、别处无从见到的晒鱿鱼作坊、品尝生煮鱿鱼美味、恋人沙滩徘徊戏水、年轻人击水冲浪、老年人月下沐辉、曾经的沙滩拾贝、南门海堤的建设……每一样都情趣盎然,每一样都是一部感人的故事,成为风情旅游古镇的特色项目,独特而诱人。
  南门湾的秀美风光,又吸引了多少影视制作者情有独钟,纷至沓来。在此地取景的影视剧就有:《西游记》、《八仙过海》、《左耳》、《一轮明月》、《公仆》、《珊瑚岛上的死光》、《海霞》……我们可以在镜头中细细寻找那些令人向往的画面。
20151212_160218_006
  至于南门湾的风雨沧桑,概括地说,曾经经历了海盗倭寇的侵扰交织着乡民的抗击事迹,狂风恶浪地震的袭击,海啸的肆孽,日寇的狂轰滥炸伴随着兵民的英雄抗战胜利,国民党抓兵从这里下海酿成了“寡妇村”悲欢离合的故事,1953年东山战斗的洗礼,文革的洗劫,乃至“建设性的破坏”。(本文不赘)然而,多灾多难只能更加显出南门湾的坚韧与刚毅。
  明清以来,无数文人墨客赞颂南门湾的题咏、诗词不可胜数。下面仅举数例:
  编纂清乾隆《铜山志》的陈振藻《沙浦渔歌》诗曰:
  南浦熏风净碧沙/渔舟归泊晚为家/歌声互答笙簧奏/胜羡吴姬唱《若耶》。
  现代著名作家、戏剧家汪曾祺《旅东山岛口占》诗曰:
  沙滩如玉屑/海屿列青螺/不负佳山水/临风发浩歌。
  更有被称为“力学之父”的大物理学家钱伟长游览铜陵时,并没有从力学的角度解释海啸、飓风、恶浪的成因,却在南门湾满怀激情留下了一首五言绝句《访东山有感》:
  东山揽海峡/铜陵迎归潮/未识碧空远/情思载波涛。
  南门湾,铭刻和承载着铜山人的乡恋情怀,牵动和寄托着游子的怀乡情思,更诱惑和逗留过多少世人的向往。


注① 据林定泗《〈铜山志〉注译》:“蓬莱仙足迹,近汉崛宫。临海有大石,山含下巨浪吞吐。中一洞穴,有仙人踪在焉。可容三四人,清幽绝伦,别有天地,一胜也”。林注:汉崛宫,在今铜陵镇南门海澳角尾东之海边岩石上。
注② 指苏峰。
注③ 圣托里尼(Santorini)是在希腊大陆东南200公里的爱琴海上由一群火山组成的岛环,圣托里尼岛环上最大的一个岛也叫圣托里尼岛,别名锡拉岛(Thira)。圣托里尼岛(Santorini)是爱琴海最璀璨的一颗明珠,柏拉图笔下的自由之地,这里有世界上最美的日落,最壮阔的海景…

原文来自铜山古城微信公众号,可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

tsgc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