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通幽顶街路

一个城镇的岁月能成为一个县浓缩的历史,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东山县铜陵镇就是其一;一个街区的历史能成为铜陵古镇的代言,顶街路成为不二选择。今天,我们一同去探访曲径通幽的顶街路。

94de809f74ae19014f5247

文公座上看天池(南门湾)

铜山古城,环海为区,历来为外敌侵扰争夺之要地。明洪武二十年(1387),朱元璋为防御倭寇侵扰,派江夏候周德兴来闽布防,建铜山所城。铜山城环山而起,三面环海,设置四门,城区以今日的顶街路片区为主。历经风雨沧桑,几易驻守官兵。特别是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周德兴调兴化军入铜山撤换漳军,并允许家属随军,以保军心长期稳定,来自中原和八闽的各种民俗、文化、艺术等陆续被引入铜山,并扎根发展。

作为兵家必争之地,铜山古城虽几经战火损毁,但都凤凰涅磐,负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延续着淳朴无华的千古遗风,孕育出一个美丽的“海滨邹鲁”,顶街路尤为突出。据史料记载,明清科举史上铜山先后出了进士17名、举人80名、贡生86名、秀才800名,顶街路就占了九成以上。

继续阅读“曲径通幽顶街路”

顶街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

林定泗整理

dj1

铜陵镇(原叫铜山城)顶街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这与它的建城历史及其军事史、文化发展史有很大关系。

一、铜山城与漳浦县的关系

唐垂拱二年(686)置漳州,下设漳浦县和怀恩县(即今诏安县),时东山隶属怀恩县;唐开元二十九年(741),怀恩县并入漳浦县,东山随之隶属漳浦县。这个时候的漳浦县,地域广阔,包括现在的漳浦县、平和县、诏安县、云霄县和东山县,以及南靖县、海澄县的部分。明正德十三年(1518)析出平和县;嘉靖九年(1530,一说嘉靖十年,1531)析出诏安县;民国元年(1912)析出云霄县;民国五年(1916)析出东山县。

诏安建县时,东山除了铜山城之外,全岛划归诏安县,其地界在今铜陵镇团结路中间要往人民市场的地方(当时地名叫大沟头,即大沟头以东的铜山城归漳浦县管辖,大沟头以西地域归诏安县)。清雍正十三年(1735)全岛划归诏安县。东山建县时,地域除了东山本岛之外,还有今漳浦县的古雷半岛。

可以说,铜陵镇在历史上与漳浦县的隶属关系最长,达994年。

继续阅读“顶街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

中美油画艺术家莅临铜陵镇采风写生

3月27日至28日,应铜陵镇党委、政府邀请,美国著名油画画家肯. 克沃雷德(美国油画家协会主席)、凯文·丹·麦克弗森(美国写生协会主席)和中国著名油画家陈铿、张克等一行人来到铜陵镇进行采风写生活动。

采风期间,铜陵的旖旎的自然风光深深地吸引了这一批中外友人,落日的余晖、粼粼的海面、放泊的停船、古朴错落的民居、葱郁的绿树……无一不在画家的眼中成为一个个极好的素材。画家们娴熟地运用手中的画笔,通过色彩、明暗、线条、笔触等,小处着色,大处用情,海滨沙滩、渔港码头、古厝民居等风景在画板上展示着独特的风采。

近年来,铜陵镇一直致力于挖掘铜陵旅游资源特色,着力打造“海洋经济强镇”“滨海旅游风情古镇”、“历史文化名镇”三张名片。多次举行文化交流活动,通过美术、书法、摄影、音乐、戏剧等不同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加强对外联系,展现铜陵特色文化,启发文化创意新思维,推动打造极具地方特色和市场效益的文化旅游项目,促进旅游与文化的有机融合,全方位推进铜陵文化事业向纵深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参与,实现共同进步。

20160329093716621662

继续阅读“中美油画艺术家莅临铜陵镇采风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