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十八景”探原(序)

作者:林定泗

        人们常说的“东山十八景”,其实是“铜山十八景”。最早出现“铜山十八景”之说的,出自于《铜山志·明铜山所志》,这是“光绪三十三年”某君“录于听涛氏之别墅”。

  先应该说说这《铜山志》的作者和书况。

  该书为手抄本,是清朝乾隆十六年(1751)陈振藻所作,陈又自作《铜山志·志序》,乾隆二十五年(1760)再自作《铜山志·又序》,而在这之后,又有《明铜山所志》,该《志》为光绪三十三年所作,这一年,是1907年,可见,该书是一本跨越大半个世纪的小综合书籍。再之,对该书进行小综合的人是谁呢?我以为很可能是乡贤马兆麟先生的裔孙马维国先生说,马兆麟先生生前曾经对铜山十八景作过吟诵诗,而该序的写作时间正好是他在世的时间。至于《志》前为何用“明”,正如他在《志》中所说:“铜山者,明防倭之水寨也。”马先生和几乎所有的铜山读书人一样,对“明”情有独钟。

  在《铜山志·明铜山所志》中,“铜山十八景”已经出现雏形:“石斋公(即黄道周)常告人曰:‘吾乡之子弟拖船荡桨亦能文章。’岂虚语哉?于是乎戍卒之徒变为诗礼之家矣!文人蔚起,山水增名,则铜山之景在在堪娱矣!自其外而观之,雷峰旭日位乎东方,苏柱擎天镇乎南土;梁岳拥翠为北之巨观,诏峦排青壮西之胜概;征帆远棹东南之景无边,列屿高翻西北之观靡尽;沙堤落虹时起飞鸥于东北,苏野行浪常沉落雁于西南。自其内而观之,鹅颈藏舟朝夕常闻欸乃,虎崆滴玉四时长吸清甘;九仙石房(‘房’可能是‘室’之误)沿流而上,南溟书院抢云而眠;东壁星晖石临风而能舞,南浦渔歌浪对月而唱和;天池胜景楼临海而巍峨,蓬莱仙迹激石而雷响;至于百鸟归巢则出茶水之妙绝,虾蚕鸡鲤则志石像之有奇。于是乎戍卒之区变为神仙之洞房矣!人因地而杰,地因人而名,故风雅之士,骚逸之人,至铜之揽胜者,踵相接也。”

  以上文字原文没有标点,本人加以断句,不当之处,欢迎指正。

  这些文字,其中难以理解的词语不妨说说。

继续阅读““铜山十八景”探原(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