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大院

作者:黄墨卷

s1.webp

  来东山就是玩海,而我更钟情于穿梭在古街小巷之中,探寻那些年代久远的民居。每一座古朴幽深的老宅,都隐藏着一部恢宏的家族史诗,它凝固于石栏梁架上,发酵在藓痕旧绿里。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踏入孙家大院,脑海里便蹦出这样的诗句。在旅游景点里体味过摩肩接踵的逼仄和败兴,此时立刻爱上这种静谧。这座清代园林式民居始建于清同治年间,由七个建筑单元组成的左右护厝及后护厝,众星拱月般包围着中轴线上的前厅、正堂与后堂三座厅堂,俗称“七包三”,占地面积达两千多平方米,其规模在东山首屈一指。
  进得一进天井,左右两侧过水廊正在修复之中,遍地的砖头瓦砾并未让人感觉到一派破败,反而在夏日午后的阳光里折射出除旧布新的生机。一抬眼,正堂前六扇精致的格扇门吸引了我,透过镶嵌着纤细镂空木雕的格心缝隙,依稀看见渐次升高的正堂与后堂,风光隐隐约约,令人遐想连连,这深深庭院究竟蕴藏多少悲欢离合、演绎几多鲜为人知的曲折故事……

继续阅读“孙家大院”

铜陵镇沿革

铜陵镇       据《诏安县志》、《漳浦志》、《铜山志》、《东山县志》记载:东山岛在周朝之前为九州之扬州地。西周、春秋为七闽居住地。战国时属越地。先秦时期为闽越族地。秦王嬴政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属南海郡东境。秦末为南越王赵佗据地。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属“南海国”。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入属南海揭阳地至三国。东晋义熙九年(413),朝廷在蒲葵关(今漳浦盘陀岭)以南建绥安县,东山岛随之入属广州义安郡。隋开皇十二年(592),绥安县并入泉州治龙溪县。唐垂拱二年(686),陈元光入闽戍漳设漳浦、怀恩二县,东山岛属怀恩县。唐开元二十九年(741)撤怀恩,东山归属漳浦县,至宋、元。

        明洪武二十年(1387),江夏侯周德兴因防倭而在铜陵筑城垣,于同年八月十五日安城。洪武二十三年四月十五日,置铜山水寨。(“铜山”溯源取自铜砵的“铜”字,取铜陵古名东山的“山”字。)洪武二十六年(1393),铜山设守御千户所城。铜山改名铜陵,又叫铜海(包括铜砵村)。明嘉靖九年(1530),诏安建县,嘉靖十年(1531),以铜陵东坑石桥仔头为界,(现人民市场入口处以下,上至琥珀井龙巷直至草厝顶南诏馆)石桥以东城区仍隶属漳浦县称六都五图。石桥以西隶属诏安县称五都地,因此,铜陵(铜山)被割为漳埔县管辖。清康熙十九年(1680)四月,清副总兵詹六奇奉令复界,重修铜山所城,铜陵改为镇城。清雍正十三年(1735),东山全岛归属诏安县。宣统二年(1910),诏安县将东山岛设为自治区,分上区(铜陵)、中区(今康美、西埔、樟塘、前楼、杏陈)、下区(今陈城镇)。民国元年改住县佐。民国五年(1916)五月一日正式宣告福建省东山县成立,省派曹桢为东山县第一任知事,管辖本岛及其周边诸小岛和古雷半岛。因铜山与江苏省的铜山县同名,县名仍称东山。县治设在原铜山所城,即铜陵,铜陵称为城关。

继续阅读“铜陵镇沿革”

“爱我铜陵”系列丛书

“爱我铜陵”系列丛书简介

        围绕东山县县委提出的“建设美丽的生态旅游海岛”的目标,近两年来,铜陵镇致力于建设历史文化名镇和风情旅游重镇,2013年初,铜陵镇党委、政府成立“爱我铜陵”编委会,聘请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林达祥、县政协副主席刘小龙担任顾问,组织本镇文史工作人员,选取铜陵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典籍、人物和事件,编辑出版系列丛书。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于2014年4月顺利出版发行。2014年初,铜陵镇党委、政府又提出“铜陵历史文化复兴计划”,并于2014年5月9日召开隆重的启动仪式。会上,成立铜陵镇“铜山古城文化发展促进会”,并举行系列丛书首发式。

系列丛书之一:《〈铜山志〉注译》  林定泗主编

铜山志注释

        编者历经十几年潜心寻找、挖掘本县、附近的县市和全国各大城市的图书馆、方志办以及有关部门,积累了大量资料,对发现的《铜山志》10种版本加以校对、比较、研究,选定文史界比较认同的清·陈振藻的多种手抄本,加以反复校对、断句、注释,对其中的重要文章进行翻译。

继续阅读““爱我铜陵”系列丛书”

“助顺将军”——黄道周

黄道周像

           黄道周(1585-1646),漳浦县铜山所(今东山县铜陵镇)人,字幼玄,号石斋,明末著名学者、书画家、爱国民族英雄。世人尊称之“黄圣人”、“石斋先生”。明万历十三年(一五八五)生于漳浦县铜山所,即今东山县铜陵镇。

        黄道周自幼聪颖好学,少年时就有“闽海才子”之誉。二十五岁建漳浦东皋书舍,从事讲学著作。三十八岁中进士,先后任明天启朝翰林编修、经筵展书官,崇桢朝翰林侍讲学士、经筵展书官,南明弘光朝吏部侍郎、礼部尚书,隆武朝武英殿大学士、吏部和兵部尚书等职。他是在明末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激烈的时刻登上政治舞台的。崇桢皇帝日中后金的反间计,处死抗战名将袁崇焕,重惩辅臣钱龙锡等。朝中无人敢言是非。黄道周激于义愤,连奏三疏。刚愎自用的崇桢见疏大怒,将其降三级调用。道周以国事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刚直不阿,敢言直谏,前后三十疏,直到被革除官职,甚至治罪入狱,表现了为国为民、光明磊落的情怀。晚年,他受命于危难之时,自请募兵北上抗清,在向江西姿源进军中,于牛头岭首战告捷,但终困后援不继,孤军深入而失败,在童家坊被俘。清军得黄道周,认为胜过占领几个州的土地,设宴招待,派人说降,均被他严词斥责和讽刺,并绝食以示必死之志。就义那天,他谈笑风生,从容为人挥亳酣书。临刑前,他咬破指头,血书“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时顺治三年(一六四六)三月初五。

继续阅读““助顺将军”——黄道周”

签王

百首签诗自重生  福延善果定康能

自有福人登福地  欲添油香点佛灯

【古书】

求得签王百事良  万事如意大吉昌

宜加力作行方便  可保福寿永安康

【圣意】

财利大吉六甲生贵

岁君运到万事如意

【解说】

万事吉庆得此签非小可添油多少(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