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十八景”探原(十八)“摇倒旗山两马鸣”

作者:林定泗

        铜山十八景的第十八景,也是最后一景,是“摇倒旗山两马鸣”。

        首先,要搞清“摇倒旗山”是怎么回事。

        根据文化部门退休老干部陈坤生老先生说,在竹枝山对面,即西铜公路往大澳渔港方向的右边,是一个相当平缓的山坡。这山坡很像一面倒放在地上的旗帜,因此古代这地方就叫倒旗山。但是现在这个地方早已是民房林立,这面倒在地上的旗帜也没了踪影。至于“两马鸣”,这里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两马”,指的是马兆麟和马徵祥父子的陵墓;或者说是马兆麟先生两个祖宗的陵墓。前者所说的这两个人,应该可以说是铜山人的骄傲,他们同是前清的举人,前者是著名画家、诗人和教育家,后者是教育家和书法家。但是,我以为如果把地方名人的陵墓当一方代表性的景物来说,那就很不得体了;更何况哪有自己夸耀自己的道理?尤其是铜山十八景诗,是马兆麟先生之作,他怎么会在自己健在的时候说自己的坟墓呢?

        另一种说法,是在竹枝山有一个地方有两块像马而且相向的石头,因此那里就叫做“两马鸣”。假如是这样,那“旗山”就应当是“枝山”——闽南话,“旗”和“枝”同音,似有一定道理。可是即便如此,连当地人都极少知道的地名,要称它为景点,本身就值得商榷,更何况作为代表性景点,就更显得离奇了。我曾经为了寻找这个地点的可接受性,爬到竹枝山,寻遍其中的石头,看有没有像马的,可惜无法见到——不管是从什么角度看,都是如此。

        就此问题,我多次与退休文化部门干部陈坤生老先生联系,在2008年6月11日再次打电话询问了老先生,试图得到新的解释,但都无法得到满意答复。鉴于此,我以为把“摇倒旗山”(或两马鸣)作为铜山十八景之一,是很不妥当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