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情万种南门湾

作者:孙用川

20151212_160218_004

  铜山古城的南面,有一处被称为“天池”、“南溟”的海域,叫“南门湾”。此湾东面对过柑、桔岛,与台湾遥遥相望;西面连着陆地,南面正对苏峰,北面就是古老的铜山古城了。南门湾正是铜山古城秀美风光的聚焦点和铜陵民众情感的归属地。
  我们从志书里查阅了有关歌颂东山秀美景色的歌谣、美文,发现竟有大量创作是吟诵南门湾的。
20151212_160218_005
  首先,《东山十八景》歌十八句歌词每句对应一个景点。其中南门湾就占了四句,分别是:“文公座上看天池”、“沙坡(又作“沙浦”、“沙陂”)咿呀(一作“渔歌”)琴瑟声(一作“清”)”、“梁山倒影日月明”、“扬帆向澳得回归”。
  “文公座上看天池”,歌者从古城岵嵝山上的文公祠向南眺望,面鉴宛如镜面的月牙形海湾,唱出了心旷神怡之慨。一句歌谣,引无数骚人墨客、四方游人竞相一登岵嵝山,以一睹天池为快。
  “梁山倒影日月明”,云霄梁山绿树拥翠,映入南门湾海面,这幅倒影图画不也美不胜收?
  “沙坡咿呀琴瑟声”,渔乡敦古、淳朴、和谐、欢乐的生活情调,全聚焦在了南门湾,引人顿发思古之幽情。
  “扬帆向澳得回归”,则描绘了千帆竞发,渔获回归的壮阔场面,字里行间透露着渔家的喜悦。

继续阅读“风情万种南门湾”

小岛旅行记Ⅱ就在我们身边的岛屿

原作者: 昔

▼选择去一个比较热门的旅行目的地,因为在景区之外藏着一个古城,因为认识了生长于斯的朋友琳,也因为,听说这里还有一座小小的离岛——南屿。说离岛,其实并不准确,在涨潮的时候,它的确是脱离于主岛之外,退潮的时候,却会露出一片小小的沙洲,可以步行过去,但是,如果没有在涨潮前及时返回,你就需要像鲁滨逊一样在岛上呆着,直到次日退潮,方能离开。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顾城的诗:

当 泪 的 潮 涌 渐 渐 退 远 , 理 想 的 岛 屿 就 会 浮 现 。

20151206_094530_000

▼我们此去东山岛,绕开了马銮湾、风动石等景区,直接奔向铜陵老镇。团结路老街上,多是80年代的房子。大概是刚看了贾樟柯的《故乡山河》,觉得这样的街景,十分复古。

20151206_094530_001

继续阅读“小岛旅行记Ⅱ就在我们身边的岛屿”

铜陵镇沿革

铜陵镇       据《诏安县志》、《漳浦志》、《铜山志》、《东山县志》记载:东山岛在周朝之前为九州之扬州地。西周、春秋为七闽居住地。战国时属越地。先秦时期为闽越族地。秦王嬴政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属南海郡东境。秦末为南越王赵佗据地。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属“南海国”。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入属南海揭阳地至三国。东晋义熙九年(413),朝廷在蒲葵关(今漳浦盘陀岭)以南建绥安县,东山岛随之入属广州义安郡。隋开皇十二年(592),绥安县并入泉州治龙溪县。唐垂拱二年(686),陈元光入闽戍漳设漳浦、怀恩二县,东山岛属怀恩县。唐开元二十九年(741)撤怀恩,东山归属漳浦县,至宋、元。

        明洪武二十年(1387),江夏侯周德兴因防倭而在铜陵筑城垣,于同年八月十五日安城。洪武二十三年四月十五日,置铜山水寨。(“铜山”溯源取自铜砵的“铜”字,取铜陵古名东山的“山”字。)洪武二十六年(1393),铜山设守御千户所城。铜山改名铜陵,又叫铜海(包括铜砵村)。明嘉靖九年(1530),诏安建县,嘉靖十年(1531),以铜陵东坑石桥仔头为界,(现人民市场入口处以下,上至琥珀井龙巷直至草厝顶南诏馆)石桥以东城区仍隶属漳浦县称六都五图。石桥以西隶属诏安县称五都地,因此,铜陵(铜山)被割为漳埔县管辖。清康熙十九年(1680)四月,清副总兵詹六奇奉令复界,重修铜山所城,铜陵改为镇城。清雍正十三年(1735),东山全岛归属诏安县。宣统二年(1910),诏安县将东山岛设为自治区,分上区(铜陵)、中区(今康美、西埔、樟塘、前楼、杏陈)、下区(今陈城镇)。民国元年改住县佐。民国五年(1916)五月一日正式宣告福建省东山县成立,省派曹桢为东山县第一任知事,管辖本岛及其周边诸小岛和古雷半岛。因铜山与江苏省的铜山县同名,县名仍称东山。县治设在原铜山所城,即铜陵,铜陵称为城关。

继续阅读“铜陵镇沿革”

铜山十八景

        铜山十八景        铜陵镇的绝美景色,很多铜陵人,都会念上这么几句“铜山十八景,风动石九仙顶……”,但对于具体是哪些景色,其实也很难说的全。

        关于“铜山十八景”,清陈振藻所作《铜山志》卷一:方域志·形胜,有内八景、外八景、海天八景。内八景为,南溟书院、东壁文星、虎崆滴玉、鹅颈藏舟、天池胜景、石室仙岩、蓬莱仙迹、沙坡渔歌;外八景为,雪峰旭日、苏柱擎天、梁岳拥翠、招峦排青、归帆远棹、列屿高翻、龙潭石洞、狮屿瑶屠;海天八景为,净澜沈碧、晓曙浮红、征帆日照、窎屿星悬、秋涛喷雪、蜃云卧波、浪头鲲拍、沙际鸥飞。

        后有马兆麟先生的《咏铜山十八景》诗,“仙脚独步腾云汉,文公座上看天池。虎崆滴玉龙泉清,梁山倒影日月明。九仙石室弹歌唱,沙坡咿呵琴瑟声。七十二坎如云梯,百鸟归巢远高飞蓬莱仙景开圣迹,扬帆归澳得回归。仙桶沐浴可戒斋,石僧拜塔绫罗纱。故里放生三贵子,仙床睡卧万人家。东屿文峰神显灵,黄莺打桃鸟无情。风吹动石万钧重,摇倒旗山两马鸣。”

林定泗先生根据马兆麟先生的《咏铜山十八景》,对诗中的景色仔细探原,引用如下:

继续阅读“铜山十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