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十八景”探原(三)“虎崆滴玉龙泉清”

作者:林定泗

        铜山十八景的第三景是“虎崆滴玉龙泉清”。

  所谓虎崆滴玉,据清人陈振澡所撰《铜山志》云:“(在东门外)水涯有石洞。可坐十余人,泉从半壁出,清甘异常,前对塔屿,游者必问:‘潮退与否?’此一胜也。”又该书另一处云:“在城东门外水涯上,自上而下有数丈之高,泉从半壁石罅中流出,甚极甘冽,其洞清幽绝俗,别有一(洞?)天,游客到处,无不称羡叹赏,其往返又必问:‘潮退与否?’此一胜也。”民国《东山县志》云:(虎崆滴玉)“在城东门外水涯。有石洞可坐三十余人,泉从半壁石罅中流出,水极甘冽,为东山名胜之一。文三俊(明代乡人)诗:‘峭壁层层古,虚中一脉流;涛鸣闻啸虎,石裂走神虬;气象吞蛟国,风光幻蜃楼;此中开璞玉,滴沥数千秋。’光绪间有林太史二有(诏安人,名壬)镌‘灵液’二字于石,并书其事,其文云:‘品泉虎崆,列席沙碛,座殊湫湿,因与陈君之麟平凹凸、辇异石,高者卓之,下者几之,铜铫竹炉位置妥帖。沈君镜銮、瑞舟皆曰善。光绪丁亥年初夏二有林壬记。’”又云:“虎窟泉”条目,其文字:“即虎崆滴玉,在外水涯。有石洞可坐三十余人,夏月可避暑。泉从石壁流出,味极甘美。相传昔有虎踞洞,故名。”

  虎崆滴玉堪称美景,不管是从它外在的景观,还是它所隐含的内在气质,都是如此。

  要前往此处,需沿风动石南边的小径折南而行,走出镌刻有“晨曦”的铜陵古城的东门,有一蜿蜒向海的曲径,可通另一个胜景,这就是虎崆滴玉(也有人称之为“虎窟泉”)。所谓虎崆,据传说古时候有老虎居于此。是否真有此事,不得而知。这虎崆,是位于水涯之处的海蚀岩洞,有大、小两虎崆。大崆在右,小崆在左,中间互通。虎崆周围,绝壁绵延;洞前有一小片沙地,再下去就是怪石嶙峋的海面。要到虎崆,就得沿着绝壁上人工凿成的“之”字形石梯,小心地拾级而下。首先到小虎崆。这是一个面积仅十几平方米的石穴,地面是沙。人可蜷伏于此,阴阴的,很是宜人。绕过小虎崆,就是大虎崆了。大虎崆穴深约10余米,呈喇叭状,内窄外宽。窄处约4米,宽处近10米。要是在较远的海上看过来,这虎崆就极象张开的虎口,仿佛就要一口把你吞下,怪吓人的。在虎崆穴内有一石桌,桌旁有数个石墩,正好坐着休息,大约是古代哪个好心人为游客准备的吧。所谓“滴玉”,是穴内半壁石罅中涓涓流出的一股清泉,在晨光下显得晶莹闪亮;再注入后人造就的石钵,于是叮当有声,如玉之撞击。在僻静的洞穴内,这声音就显得特别好听,所以就被称为“滴玉”吧。靠近瓷钵,掬一口泉水,送如口中,但觉清冽甘甜,妙不可言。清代诏安人林太史镌刻“灵液”于石壁,并撰文曰:“品泉虎崆,列席沙碛,座殊湫湿,……”意思是说,他曾经与朋友在虎崆品甘泉,他们在这里的沙滩上列席,座位很是低洼潮湿云云。

  确实,在这里,你静坐于石桌旁,让阴阴的,清凉的海风翻动你的衣襟,吹拂着你的脸颊,还有什么困顿蒙昧的事情不能幡然醒悟呢?在这里,你采集石罅里流出的“灵液”,煮开了,沏上一壶茶,细细的品味灵液和嫩茶结合产生的甘甜,由此而推及人生之美好,人世间还有比这更惬意的事情吗?在这里,你眼望浩瀚的大海,耳听轰轰的涛声,你必定激情满怀,慷慨热烈,你还畏惧于生活和工作中的任何挑战吗?在这里,你惊异于眼前拍岸的惊涛,瞬间变成滚滚流逝的潮水,那平日里令你难以忍受的阿谀奉承、阴奉阳违、尔虞尔诈,乃至自己生活工作中的不畅、被误解的懊恼,被贬谪的悲哀,你还对它耿耿于怀,难以接受吗?在这里,你观赏着前方东门屿上冉冉升起的红日,巍然矗立的文风塔,高傲飞翔的海鸥,缅怀着历代的伟大英雄,你还对慷慨赴国难,悲歌写春秋者漠然吗?

  是的,在虎崆滴玉,品茶观海,不啻是一种最好的享受,是对自身精神上的一种陶冶。

  为此,虎崆滴玉,从开始就是铜山十八景之一,我举双手赞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